腰椎穿刺(简称腰穿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采集脑脊液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此外,它也可用于注入药物或测量颅内压。以下是腰穿术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准备阶段
- 确保患者知情同意,并了解手术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 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为侧卧位或坐位,使脊柱充分弯曲,便于穿刺。
- 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铺无菌巾。
2. 定位与麻醉
- 医生根据解剖标志确定穿刺点,一般选在腰椎L3-L4或L4-L5间隙。
- 局部麻醉:使用利多卡因对皮肤、皮下组织以及硬膜外腔进行逐层麻醉。
3. 穿刺操作
- 将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插入,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
- 当突破硬脊膜时会有落空感,此时继续推进针头进入蛛网膜下腔。
- 收集脑脊液样本,通常分为3-4管,每管约1-2ml。
4. 术后处理
- 拔出穿刺针后,按压穿刺点几分钟防止出血。
- 嘱咐患者平躺6小时以上,避免头痛等并发症。
5. 注意事项
- 避免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区域实施腰穿。
- 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 若穿刺失败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重新评估。
步骤 | 具体内容 |
准备阶段 | 确认患者同意;调整体位;消毒铺巾 |
定位与麻醉 | 确定穿刺点;局部麻醉 |
穿刺操作 | 插入穿刺针至蛛网膜下腔;收集样本 |
术后处理 | 拔针后按压止血;嘱患者平躺 |
注意事项 | 避免高风险人群;监测生命体征 |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顺利完成腰穿术,但整个过程需要专业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