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口腔疾病。虽然它在成年人中相对少见,但在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人群中更为普遍。本文将详细介绍鹅口疮的病因、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一种名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真菌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感染。这种真菌在正常情况下也存在于人体的口腔和消化道中,但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环境改变时,它就可能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该病得名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类似奶渍,故称“鹅口疮”。这些斑块通常出现在舌头、口腔内壁、上颚或咽喉部位,严重时可能扩散至食道。
二、鹅口疮的常见症状
1. 口腔内白色斑块:这是最明显的症状,斑块不易擦除,强行去除后可能会留下红肿或出血的表面。
2. 疼痛或灼热感:尤其是在进食或吞咽时,患者会感到不适。
3. 食欲减退:由于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进食困难。
4. 婴儿哭闹:尤其是新生儿或哺乳期婴儿,可能因口腔不适而频繁哭闹。
5. 口腔溃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小溃疡或糜烂面。
三、鹅口疮的诱因
1. 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艾滋病、癌症患者或正在接受化疗的人群。
2.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真菌过度生长。
3. 激素类药物使用:如糖皮质激素或避孕药等。
4. 口腔卫生不良:不注意清洁口腔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5. 佩戴义齿:特别是不清洁的假牙,容易成为真菌滋生的温床。
四、如何治疗鹅口疮?
鹅口疮的治疗通常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具体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1. 局部用药
- 制霉菌素悬液:适用于儿童和成人,直接涂抹患处,每日多次使用。
- 咪康唑口腔贴片:可贴于患处,缓解症状。
- 氯己定漱口水:有助于减少口腔细菌,辅助治疗。
2. 口服药物
- 氟康唑:适用于较严重的病例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伊曲康唑:用于对其他药物无效的顽固性鹅口疮。
3. 增强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 避免滥用抗生素,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改善口腔卫生
-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
- 定期更换牙刷,避免交叉感染。
- 对于佩戴义齿者,应每天清洗并保持干燥。
五、预防措施
1.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定期刷牙。
2. 避免滥用抗生素:只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3. 加强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铁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4.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婴儿的奶瓶、奶嘴要定期消毒。
六、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白色斑块持续不退或扩大。
- 吞咽困难、发热或体重减轻。
- 婴儿拒食、哭闹不止。
- 抗真菌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
结语
鹅口疮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如果忽视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了解其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常见口腔问题。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得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