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腐蚀性胃炎是一种由于摄入强酸、强碱或其他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后,导致胃黏膜受到严重损伤的疾病。这类化学物质通常通过误食或故意吞服进入人体,造成胃部组织的急性炎症和坏死。
一、病因与常见诱因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接触了高浓度的腐蚀性物质。常见的致病物质包括:
- 强酸类: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 强碱类:如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等;
- 其他腐蚀性化学品:如漂白剂、某些清洁剂、农药等。
这些物质在进入胃部后,会迅速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引发化学性灼伤,严重时可能导致胃壁穿孔、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
患者在摄入腐蚀性物质后,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以下症状:
- 剧烈上腹部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或灼痛;
- 恶心、呕吐:可能伴有血性呕吐物;
- 吞咽困难:因食道或咽喉部位也常受波及;
- 呕血或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
- 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
三、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急性腐蚀性胃炎。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
- 病史询问:了解是否有误服或故意服用腐蚀性物质的情况;
- 内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损伤程度;
- 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扫描,用于评估是否有胃穿孔或并发症;
- 血液检查:检测电解质紊乱、感染指标等。
四、治疗原则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紧急处理:立即停止摄入腐蚀性物质,避免进一步损伤。
2. 中和治疗:对于部分酸性或碱性物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和剂(如稀释的碳酸氢钠溶液)。
3. 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止痛、抗感染等。
4. 内镜治疗:对严重损伤或出血者,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或清除坏死组织。
5. 手术干预:在发生胃穿孔、大出血或严重瘢痕狭窄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
五、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和误服腐蚀性物质:
- 妥善存放家用清洁剂、工业化学品,远离儿童;
- 使用化学品时佩戴防护装备;
- 避免随意服用不明成分的药物或液体;
- 教育公众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增强安全意识。
六、预后情况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预后取决于摄入物质的种类、剂量、及时救治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良好;但若延误治疗或损伤严重,可能会留下长期的消化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急性腐蚀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急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了解其成因、症状和防治方法,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