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脑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主要感染人类和动物(如猪、马等)。人感染后,病毒可侵入大脑,引发脑炎,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尽管大多数感染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子作为中间宿主。当蚊子叮咬了携带病毒的动物后,再叮咬人类,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人。因此,预防乙脑的关键在于控制蚊虫滋生环境,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此外,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特别是在流行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应按时完成疫苗接种。
虽然乙脑在发达国家已较为少见,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和东南亚地区,仍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乙脑的流行趋势也有所变化,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了解乙脑的病因、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就医、做好防护、接种疫苗,是应对乙脑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