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在临床实践中,支正穴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常用于缓解疼痛、调理气血、改善局部功能等。以下是对支正穴的定位及主治功能的总结。
一、支正的定位
部位 | 具体位置 |
手臂 | 前臂背面,尺骨茎突上方约1寸处(即阳谷穴上1寸) |
经络 | 手太阳小肠经 |
取穴方法 | 腕背侧横纹上5寸,尺骨茎突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
该穴位位于前臂的后侧,靠近腕关节上方,具体可以通过触摸尺骨茎突来确定其大致位置。
二、支正的主治功能
症状/疾病 | 主治作用 |
头痛、眩晕 | 调节头部气血,缓解头晕目眩 |
颈项强痛 | 缓解颈部僵硬、疼痛 |
肩臂疼痛 | 改善肩部及上肢的酸痛不适 |
风湿痹痛 | 对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有一定疗效 |
肠鸣腹胀 | 调理脾胃,缓解腹部不适 |
气血不畅 | 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
眼疾 | 如视物模糊、眼干等,可辅助治疗 |
支正穴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穴位如合谷、曲池等使用,以增强疗效。此外,针刺或艾灸均可应用于此穴,具体操作应由专业医师进行。
三、总结
支正穴作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重要穴位,具有良好的止痛、调气、活血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了解其准确的定位和主治功能,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合理运用支正穴,可以为多种常见病症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尤其在缓解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相关问题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