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的症状有哪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案中。当时,被绑架的几名人质在劫持结束后反而对劫匪产生了情感依赖,甚至在案件调查中为劫匪辩护。这种现象后来被心理学界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虽然这一概念在大众中广为人知,但在专业心理学领域中并不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正式的心理疾病。
尽管如此,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通常指的是个体在长期处于威胁或控制环境中,逐渐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表现为对施害者产生认同、同情甚至保护的倾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表现症状:
症状名称 | 描述 |
情感依附 | 被控制者对施害者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甚至产生爱慕之情。 |
认同施害者 | 逐渐接受施害者的观点和行为,甚至为其辩护。 |
忽视危险 | 对自身的处境缺乏清醒认识,低估或否认所面临的危险。 |
抗拒救援 | 在有机会逃脱或获得帮助时,拒绝离开,甚至反对解救行动。 |
建立共情 | 对施害者的行为表现出理解或同情,认为其行为有某种“正当性”。 |
焦虑与恐惧 | 在脱离控制后,可能出现焦虑、失眠、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
需要注意的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心理诊断,而是一种非正式的描述性术语。它更多地用于描述某些极端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如人质事件、虐待关系、极端宗教团体等。在实际临床中,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抑郁症)重叠。
因此,在讨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时,应保持谨慎态度,避免将其简单化或过度泛化。对于经历类似情境的人,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