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什么意思】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从而开始分解脂肪产生能量,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酮体,导致血液中酮体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酸中毒。
一、酮症酸中毒的定义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酮症酸中毒 |
英文名称 |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
定义 | 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种急性并发症 |
常见人群 |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
发病机制 | 胰岛素不足 → 葡萄糖不能被利用 → 脂肪分解 → 酮体生成过多 → 血液酸化 |
二、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症状 | 描述 |
极度口渴 | 因血糖升高导致脱水 |
频繁排尿 | 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 |
恶心呕吐 | 酮体刺激胃肠道 |
呼吸深快 | 为排出体内酸性物质 |
意识模糊 | 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 |
呼气有烂苹果味 | 酮体挥发所致 |
三、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诱因 | 说明 |
胰岛素治疗中断 | 如忘记注射或剂量不足 |
感染或应激 | 如感冒、手术、创伤等 |
饮食不当 | 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或高脂饮食 |
胰岛素抵抗加重 | 如肥胖、激素变化等 |
四、酮症酸中毒的诊断
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表现 |
血糖 | 3.9–6.1 mmol/L | >13.9 mmol/L |
酮体 | <0.6 mmol/L | >3.0 mmol/L |
血pH值 | 7.35–7.45 | <7.3 |
二氧化碳结合力 | 22–29 mmol/L | <18 mmol/L |
五、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治疗措施 | 目的 |
胰岛素治疗 | 补充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 |
补液治疗 | 纠正脱水,促进酮体排出 |
电解质平衡 | 补充钾、钠等电解质 |
密切监测 | 包括血糖、酮体、血压、心率等 |
六、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方法
- 规律用药:按时按量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 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尤其是在生病或压力大时。
-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 及时处理感染或应激事件:如发烧、受伤等。
总结: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由于胰岛素不足导致脂肪过度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并引发酸中毒。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是关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管理与预防同样重要,以降低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