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输出量是多少】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每分钟心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的总量。了解心输出量对于评估心血管健康、诊断疾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输出量的基本概念
心输出量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
-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每次心跳时左心室泵出的血液量。
- 心率(Heart Rate, HR):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计算公式为:
$$
\text{心输出量} = \text{每搏输出量} \times \text{心率}
$$
二、正常范围与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的数值因人而异,受年龄、性别、体位、运动状态、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以下是成年人的正常参考范围:
项目 | 正常范围(单位) |
心输出量 | 4.0 – 8.0 L/min |
每搏输出量 | 60 – 100 mL/次 |
心率 | 60 – 100 次/分钟 |
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输出量约为5 L/min;而在剧烈运动时,可上升至20–30 L/min。
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心肌收缩力:收缩力增强会提高每搏输出量。
2. 前负荷(心室充盈程度):如回心血量增加,可提高心输出量。
3. 后负荷(外周阻力):阻力过高会限制心输出量。
4. 心率变化: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总输出量。
5. 神经和激素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会提升心输出量,副交感神经则起抑制作用。
四、临床意义
心输出量的异常可能提示以下问题:
- 心输出量减少:见于心力衰竭、低血压、严重脱水等。
- 心输出量增加: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甲亢等状态。
医生通常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压监测等方式来评估心输出量。
五、总结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泵血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数值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正常范围在4.0–8.0 L/min之间,具体数值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维持心输出量的稳定。
关键点 | 内容概要 |
定义 | 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液总量 |
公式 | 心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
正常范围 | 4.0 – 8.0 L/min |
影响因素 | 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心率等 |
临床意义 | 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