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什么】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的特定部位,以消除导致异常心跳的电信号源。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一、
心脏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能(射频波)传递至心脏内异常电信号产生的区域,使其组织坏死或丧失传导功能,从而纠正心律失常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活动,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难以控制的情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心脏射频消融术 |
英文名称 |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
定义 | 一种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送到心脏异常区域,以消除异常电信号的微创手术。 |
适应症 | 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
原理 | 利用射频能量使异常心肌组织产生热损伤,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 |
操作方式 | 经股静脉或颈静脉插入导管,定位异常区域后进行消融。 |
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有时配合镇静剂。 |
手术时间 | 一般1-3小时,视病情复杂程度而定。 |
住院时间 | 多数患者术后1-2天可出院。 |
风险与并发症 | 包括出血、感染、心脏穿孔、血管损伤、心律失常加重等。 |
优点 | 微创、恢复快、疗效稳定、减少对药物依赖。 |
禁忌症 | 严重心脏瓣膜病、凝血功能障碍、近期心肌梗死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适应症或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建议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