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穴位歌诀是什么】足少阴肾经是中医十二经脉之一,与人体的肾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足少阴肾经共有27个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从脚部至腹部,具有调节肾气、滋阴补肾、强健腰膝等作用。为了便于记忆和学习,古人总结了“足少阴肾经穴位歌诀”,帮助医者和学习者快速掌握该经络的穴位分布。
以下是关于“足少阴肾经穴位歌诀”的详细
一、足少阴肾经穴位歌诀概述
足少阴肾经穴位歌诀是一种以韵文形式编写的口诀,用于记忆该经脉上的主要穴位名称及其位置。这种歌诀不仅有助于初学者掌握穴位顺序,还能加深对经络走向的理解。常见的歌诀版本如下:
> “涌泉然谷太溪上,大钟水泉照海藏;
> 复溜交信筑宾起,阴谷横骨大赫详。”
这句歌诀涵盖了足少阴肾经的主要穴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
二、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表
穴位名称 | 所属部位 | 功能主治 | 歌诀中的位置 |
涌泉 | 足底前部 | 清热、醒神、利尿 | 第1个 |
然谷 | 足内踝前 | 清热、利湿、止痛 | 第2个 |
太溪 | 足内踝后 | 补肾益精、养阴清热 | 第3个 |
大钟 | 足内踝后 | 补肾、调经、安神 | 第4个 |
水泉 | 足内踝下 | 补肾、通经、止痛 | 第5个 |
照海 | 足内踝下 | 补肾、调经、利咽 | 第6个 |
复溜 | 足内踝上 | 补肾、养阴、润燥 | 第7个 |
交信 | 足内踝上 | 调经、安神、利尿 | 第8个 |
筑宾 | 足内踝上 | 调经、通络、止痛 | 第9个 |
阴谷 | 膝关节内侧 | 补肾、通经、止痛 | 第10个 |
横骨 | 下腹部 | 补肾、调经、固精 | 第11个 |
大赫 | 下腹部 | 补肾、调经、固摄 | 第12个 |
气穴 | 下腹部 | 补肾、调经、理气 | 第13个 |
四满 | 下腹部 | 补肾、调经、利尿 | 第14个 |
中注 | 下腹部 | 补肾、调经、止痛 | 第15个 |
肓俞 | 下腹部 | 补肾、健脾、理气 | 第16个 |
俞府 | 胸部 | 补肾、宁心、安神 | 第17个 |
巨阙 | 胸部 | 安神、宽胸、理气 | 第18个 |
阴交 | 腹部 | 补肾、调经、止带 | 第19个 |
石门 | 腹部 | 补肾、调经、利尿 | 第20个 |
关元 | 腹部 | 补肾、固本、强身 | 第21个 |
中极 | 腹部 | 补肾、调经、利尿 | 第22个 |
曲骨 | 腹部 | 补肾、调经、止痛 | 第23个 |
次髎 | 臀部 | 调经、通络、止痛 | 第24个 |
中髎 | 臀部 | 调经、通络、止痛 | 第25个 |
下髎 | 臀部 | 调经、通络、止痛 | 第26个 |
会阳 | 臀部 | 补肾、通便、利尿 | 第27个 |
三、总结
足少阴肾经作为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其穴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肾虚、妇科疾病、泌尿系统问题等方面有显著效果。通过“足少阴肾经穴位歌诀”,可以更便捷地记忆和掌握这些穴位的位置与功效。对于中医学习者或从业者来说,熟悉这一歌诀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足少阴肾经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