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细胞综合症】一、
传染性单细胞综合症,又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尤其是15至25岁之间的人群。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肝功能异常、贫血或神经系统问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通常无需特殊药物,多数患者可在几周内恢复。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传染性单细胞综合症 |
英文名称 |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
病原体 |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
传播途径 | 唾液传播(如接吻、共用餐具等) |
易感人群 | 青少年及年轻人(15-25岁) |
典型症状 | 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乏力、肝脾肿大 |
潜伏期 | 4-6周 |
诊断方法 | 血常规检查、EB病毒抗体检测、肝功能检查 |
治疗方式 | 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退热、止痛、休息 |
预后 |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能出现并发症 |
并发症 | 肝功能异常、贫血、神经系统病变等 |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三、注意事项
传染性单细胞综合症虽为常见疾病,但因其潜伏期长、症状多样,容易被误诊。若出现持续发热、咽痛或明显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同时,在患病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