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菌感染】鹅口疮,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口腔感染。它主要由一种名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真菌引起。这种真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口腔、肠道和阴道中,通常不会引发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时,容易过度繁殖,导致感染。
一、鹅口疮的主要致病菌
病原体名称 | 学名 | 特点说明 |
白色念珠菌 | Candida albicans | 最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和侵袭性,易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引发感染。 |
其他念珠菌属菌种 | 如C. glabrata, C. tropicalis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引起鹅口疮,尤其在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后可能出现耐药性。 |
二、鹅口疮的常见症状
-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类似奶渍,不易擦除;
- 患处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灼热感;
- 儿童患者常表现为拒食、流口水;
- 成人可能伴随口干、吞咽困难等不适。
三、高发人群
- 新生儿及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常合并慢性疾病;
-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
- 糖尿病患者;
- HIV感染者或接受化疗的患者。
四、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式:
- 临床观察:根据典型症状判断;
-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或直接镜检。
治疗方法:
- 局部用药:如制霉菌素含片、克霉唑口腔贴;
- 口服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适用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病例);
-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五、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 避免滥用抗生素;
- 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
-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总结:
鹅口疮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多发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较快康复。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而言,更应加强防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