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什么病】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的一种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该病多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类型之一。缺铁不仅影响血液功能,还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认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儿童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内铁储备减少,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使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贫血类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原因类别 | 具体原因 |
铁摄入不足 | 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偏食、母乳喂养不足等 |
铁吸收障碍 | 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
铁丢失过多 | 慢性失血(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寄生虫感染等 |
生长发育需求增加 | 婴幼儿快速生长阶段需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 |
三、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症状类型 | 具体表现 |
一般症状 | 面色苍白、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 |
神经精神症状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情绪不稳定 |
其他表现 | 口角炎、舌炎、指甲变薄易碎、异食癖(如吃土、纸等) |
四、如何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诊断:
-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 血清铁蛋白检测:判断体内铁储备情况。
- 其他相关检查:如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
五、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式 | 内容 |
补充铁剂 | 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
改善饮食 | 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等 |
治疗原发病 | 如有寄生虫感染或慢性失血,需及时治疗 |
定期监测 |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 |
六、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建议
1. 合理膳食:保证均衡营养,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2. 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至6个月以上,并在4~6个月后逐步添加辅食。
3. 定期体检: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童应定期检查血红蛋白。
4. 避免偏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厌食。
总结:儿童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科学补铁和合理饮食。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确保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