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肝是什么意思】“自免肝”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而导致的慢性肝病。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什么是自免肝?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Hepatitis, 简称AIH)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肝脏组织受到自身抗体攻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出现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
自免肝常见于女性,尤其是30-50岁之间的女性,但也可能发生在男性和儿童中。
二、自免肝的主要类型
类型 | 英文名称 | 特点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 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肝炎症状,如乏力、黄疸等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 主要影响胆管,导致胆汁淤积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 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常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
重叠综合征 | Overlap Syndrome | 同时具备AIH、PBC或PSC的特征 |
三、自免肝的病因
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易感性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可能诱发免疫异常。
- 免疫系统紊乱:身体误将肝细胞当作外来物进行攻击。
四、自免肝的症状
自免肝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疲劳、乏力
- 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
- 恶心、食欲减退
- 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 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
五、自免肝的诊断
1. 血液检查: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及肝功能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或MRI。
3. 肝活检:通过病理检查确认肝脏是否有炎症和纤维化。
六、自免肝的治疗
自免肝的治疗以控制免疫反应、减轻肝脏损伤为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免疫反应。
-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辅助激素治疗,减少副作用。
- 针对特定类型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用于PBC。
- 定期随访:监测肝功能和病情变化。
七、自免肝的预后
若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稳定,避免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但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发展为严重肝病,甚至需要肝移植。
总结
自免肝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引起的慢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类型。该病多见于女性,症状隐匿,需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和肝活检确诊。治疗以免疫抑制为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