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什么意思】一、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口腔及面部软组织中的细菌性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或外伤性因素引起。这些感染可以扩散到面部的多个解剖间隙,如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该病常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尤其是有龋齿、牙周病、拔牙术后或面部外伤史的人群。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必要时需进行切开引流,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以下是一份关于“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说明表格,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口腔及面部软组织中的细菌性感染,常因牙源性或外伤性原因引发,可扩散至多个解剖间隙。 |
常见部位 | 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等。 |
病因 | 牙源性(如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外伤性(如面部擦伤、刺伤)、医源性(如拔牙后感染)等。 |
临床表现 | 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脓毒症等全身症状。 |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手术清创、对症支持治疗等。 |
并发症 | 败血症、喉头水肿、气道梗阻、颅内感染等。 |
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病、避免面部外伤、术后注意护理等。 |
高发人群 | 青少年、成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有口腔疾病史者。 |
预后情况 | 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三、结语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外科疾病,虽然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及时治疗得到控制,但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