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溶血症】胎儿溶血症,又称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是一种由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血型不相容所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常见于Rh血型系统或ABO血型系统不匹配的情况下,导致母体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引发胎儿或新生儿的严重贫血、黄疸甚至心力衰竭。
一、病因总结
病因类型 | 说明 |
Rh血型不合 | 最常见,多见于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首次妊娠可能无症状,但后续妊娠风险增加 |
ABO血型不合 | 多见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时,抗体水平较低,病情较轻 |
其他血型系统 | 如MNS、Kell等系统不合,但发生率较低 |
二、临床表现
阶段 | 表现 |
胎儿期 | 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羊水过多 |
新生儿期 | 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心力衰竭、核黄疸(胆红素脑病) |
三、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血型检测 | 母亲与胎儿血型鉴定 |
抗体筛查 | 检测母体血液中是否存在抗红细胞抗体 |
超声检查 | 观察胎儿是否有水肿、肝脾肿大等表现 |
羊水穿刺 | 检测胎儿红细胞破坏程度和胆红素水平 |
四、预防与治疗
措施 | 说明 |
Rh免疫球蛋白注射 | 对Rh阴性孕妇在孕28周及产后72小时内注射,防止抗体产生 |
产前监测 | 定期进行超声和胎心监测,评估胎儿情况 |
输血治疗 | 对严重贫血的胎儿可进行宫内输血 |
新生儿治疗 | 包括光疗、换血疗法、输注红细胞等 |
五、预后情况
情况 | 预后 |
及时干预 | 多数可顺利出生并恢复健康 |
未及时处理 | 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如脑损伤) |
总结
胎儿溶血症是一种由母婴血型不兼容引发的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Rh和ABO血型系统。通过早期筛查、科学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危害。医生与孕妇应密切配合,做好孕期管理,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