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是一种以小气道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主要影响细支气管。该病可导致气道狭窄甚至完全阻塞,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是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总结性介绍,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关键信息。
一、总结内容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中,尤其是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史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其病理特点是细支气管内膜增生、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气道狭窄或闭塞。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诊断通常依赖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测试,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肺移植。
二、表格: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关键信息一览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
定义 | 一种以细支气管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导致气道狭窄或闭塞 |
常见类型 | 原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继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如感染后、药物或毒物引起) |
发病人群 | 儿童(尤其是病毒性肺炎后)、成人(如器官移植后、职业暴露者) |
病因 | 病毒感染(如RSV、流感)、吸入有害气体、免疫抑制、药物反应等 |
症状 | 持续性干咳、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发热(部分患者) |
诊断方法 | 胸部X光、CT扫描、肺功能测试、支气管镜检查、组织活检 |
治疗方法 | 对症治疗(如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肺移植(严重时) |
预后 | 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早期干预,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肺功能衰竭 |
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
三、结语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虽然较为少见,但因其潜在的严重性和不可逆性,需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高风险人群,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理解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