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短绌脉】短绌脉,又称“脉搏短绌”或“脉搏不整”,是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异常脉象。它指的是在心脏收缩时,脉搏的跳动次数少于心跳次数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是房颤(心房颤动)等心律紊乱的情况。
短绌脉的出现,说明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之间存在不一致,导致部分心跳未能有效推动血液流动,从而在体表触诊时无法感知到相应的脉搏。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心脏功能,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血栓、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风险。
短绌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短绌脉是指心脏跳动次数多于可触及的脉搏次数,常见于心律失常如房颤。 |
成因 | 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收缩不同步,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
症状 | 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 |
检查方法 | 通过触诊脉搏和听诊心音来判断是否为短绌脉。 |
诊断依据 | 心电图(ECG)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可显示心律不齐或异位节律。 |
治疗原则 |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心率、恢复窦性心律、抗凝治疗等。 |
注意事项 | 需定期监测心律变化,预防血栓形成,避免病情恶化。 |
短绌脉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严重的心脏问题。因此,一旦发现短绌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心脏评估和必要的治疗。通过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