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通常发生在急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后。它会导致骨质破坏、脓液积聚以及长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与急性骨髓炎相比,慢性骨髓炎病程较长,症状可能较轻但持续存在,容易复发。
一、
慢性骨髓炎是骨骼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常因急性骨髓炎未能彻底治愈而发展而来。其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发热、窦道形成等症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严重时需手术干预。该病易复发,因此需长期随访和规范治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慢性骨髓炎是骨骼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多由急性骨髓炎未彻底治愈引起。 |
病因 |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症状 | 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窦道形成、皮肤破溃、反复发作等。 |
诊断方法 | X光、CT、MRI、血液检查、骨活检等。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引流、支持治疗等。 |
病程特点 | 病程长,易复发,需长期管理。 |
预防措施 | 及时治疗急性感染,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 |
如需进一步了解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或日常护理建议,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