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供血不足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腿部疼痛、肌肉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甚至截肢。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PAD的发生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共存。早期诊断和干预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二、核心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英文名称 |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
定义 | 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供血不足的疾病 |
常见症状 | 行走时腿部疼痛、肌肉无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溃疡或坏疽 |
高危人群 | 中老年人、吸烟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 |
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 |
诊断方法 | 足背动脉搏动检查、踝肱指数(ABI)、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治疗方法 | 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降脂药、扩血管药)、血管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外科手术(旁路移植术) |
预防措施 | 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 |
并发症 | 肢体缺血、坏死、截肢、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
三、结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但通过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关注下肢血液循环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