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是什么意思?】小儿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儿童在发热状态下出现的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抽搐现象。它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尤其是体温迅速升高时更易发生。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惊厥是短暂的且不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但家长仍需了解其成因、表现及应对方法,以便及时处理。
一、
小儿惊厥是指儿童在发热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通常伴随意识丧失。常见于6个月至5岁之间,尤其是高热(体温超过38.5℃)时发生。多数为良性,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可能与严重疾病相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小儿惊厥是儿童在发热过程中出现的抽搐现象,常伴有意识障碍。 |
年龄范围 | 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尤其是1-3岁最常见。 |
常见诱因 | 发热(如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 |
典型表现 | 全身抽搐、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意识丧失等。 |
持续时间 | 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多数不超过10分钟。 |
是否危险 | 多数为良性,无后遗症;但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 |
如何处理 | 保持安静、侧卧防止误吸、记录抽搐时间、避免按压肢体、尽快送医。 |
预防措施 | 控制体温、及时治疗感染、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
是否遗传 |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但并非所有都具有遗传倾向。 |
三、注意事项
- 家长应学会识别惊厥症状,避免慌乱。
- 抽搐期间不要强行撬开嘴巴或喂药。
- 若抽搐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应立即送医。
- 惊厥后应及时查明病因,排除脑部或其他严重疾病。
通过了解小儿惊厥的基本知识,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