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寻麻疹】一、
小儿寻麻疹,又称儿童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风团样皮疹。该病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病因复杂,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环境因素等有关。多数情况下,小儿寻麻疹属于急性发作,症状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消退,但部分患儿可能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面,应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避免诱因、使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同时,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加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小儿寻麻疹(儿童荨麻疹) |
定义 | 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的风团样皮疹。 |
常见人群 | 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较多见。 |
主要症状 | 皮肤出现红色或粉红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有时可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
常见诱因 | 1. 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 2. 药物反应(如抗生素、退烧药等) 3. 感染(病毒、细菌等) 4. 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冷热刺激等) 5. 其他(如蚊虫叮咬、情绪波动等) |
发病特点 | 1. 急性发作为主 2. 症状可反复出现 3. 一般无明显瘢痕,恢复后不留痕迹 |
诊断方法 | 1. 临床表现观察 2. 过敏原检测(如血液IgE检查) 3. 必要时进行感染相关检查 |
治疗方法 |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2. 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 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4. 对症处理(如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
护理建议 |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 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3.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诱发食物 4. 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急性期可自行缓解;少数可能转为慢性,需长期管理。 |
三、注意事项:
- 若孩子皮疹持续不退、伴有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 家长应记录孩子的饮食、接触物及发病时间,有助于寻找诱因。
- 不建议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小儿寻麻疹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复发频率,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