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红素是什么?】血清总胆红素是血液中胆红素的总量,主要由间接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组成。它是评估肝脏功能、胆道系统健康以及红细胞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肝功能异常或胆道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导致黄疸等临床表现。
以下是对血清总胆红素的基本介绍与相关数据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血清总胆红素是指血液中所有形式胆红素的总和,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
来源 |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的分解,经肝脏处理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
正常范围 | 一般为 3.4–17.1 μmol/L(不同实验室标准略有差异)。 |
升高原因 | -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 - 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癌) - 溶血性贫血 - 新生儿黄疸 |
临床意义 | 增高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或溶血性疾病。 |
检测方法 | 通常通过血液生化检查进行测定,常见方法包括比色法和酶法。 |
血清总胆红素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诊断黄疸、评估肝功能和监测治疗效果方面。若发现数值异常,建议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综合分析,并咨询专业医生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