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的表现】小儿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发于婴幼儿,尤其在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该病是由于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障碍等症状。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小儿肠梗阻的表现”的总结性
一、主要临床表现
1.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常在腹部不同部位反复发作。
2. 呕吐: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为胆汁或粪样物。
3. 腹胀:腹部膨隆,尤其是低位肠梗阻时更为明显。
4. 排便异常:完全性梗阻时可出现停止排便,部分性梗阻则可能出现少量稀便或黏液。
5. 全身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脱水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差异
年龄阶段 | 常见病因 | 典型表现 |
新生儿 | 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肠梗阻 | 呕吐、腹胀、不排胎粪 |
婴幼儿 | 肠套叠、肠扭转 | 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 |
学龄儿童 | 肠粘连、肿瘤 | 持续性腹痛、便秘、体重下降 |
三、辅助检查与诊断要点
- 腹部X线平片:可见气液平面和肠管扩张。
- 超声检查:可发现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蠕动减弱等。
- CT扫描:对于复杂病例有较高诊断价值。
- 体格检查:注意腹部压痛、肿块、肠鸣音变化等。
四、注意事项
- 小儿肠梗阻病情进展快,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饮食、排便、精神状态等变化。
- 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诊治。
总结
小儿肠梗阻的表现多样,但核心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异常。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和表现有所不同,需结合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