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胆汁淤积症表现】孕期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简称ICP)是一种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肝脏功能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流动受阻,导致胆汁酸在体内蓄积。该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常见于孕28周以后,对孕妇和胎儿均有潜在风险。
以下是对孕期胆汁淤积症的主要表现进行的总结:
一、临床表现
1. 皮肤瘙痒
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从手掌和脚底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2. 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但一般不严重。
3. 肝功能异常
血液检查可发现转氨酶(ALT、AST)升高,胆汁酸水平显著上升。
4. 消化系统不适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5. 早产风险增加
ICP与早产密切相关,部分孕妇可能提前分娩。
6. 胎儿并发症
包括胎儿窘迫、胎动减少、羊水污染,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情况。
二、诊断依据
项目 | 内容 |
症状 | 以皮肤瘙痒为主,常无皮疹 |
实验室检查 | 胆汁酸水平升高(>10 μmol/L),ALT/AST升高 |
超声检查 | 肝脏形态正常,无胆道梗阻表现 |
排除其他肝病 | 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
三、治疗与管理
治疗方式 | 说明 |
对症治疗 | 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如氯雷他定 |
胆汁酸降低 | 可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降低胆汁酸水平 |
监测胎儿 | 定期B超、胎心监护,必要时提前分娩 |
产后随访 | 停止哺乳后,肝功能通常恢复正常 |
四、注意事项
- 孕妇应定期产检,关注胆汁酸指标。
- 若出现持续瘙痒,应及时就医排查ICP。
- 有家族史或既往ICP病史者需加强监测。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总结:
孕期胆汁淤积症虽然不常见,但其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及时识别症状、规范治疗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建议孕妇在孕期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