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充气征(Bronchial Air Conduction Sign)是一种在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征象,尤其在胸部X线或CT扫描中较为常见。该征象表现为肺部病变区域内的支气管被空气填充,与周围实变或浸润的肺组织形成对比,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及分布。
一、定义与原理
支气管充气征是指在肺部出现实变或炎症时,某些支气管仍然保持通畅并充满气体,从而在影像上呈现出“树枝状”或“管道状”的高密度影,与周围低密度的实变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通常提示病变未完全阻塞支气管,可能为感染、肿瘤或其他肺部疾病的表现。
二、常见病因
病因类型 | 说明 |
肺炎(如大叶性肺炎) | 肺泡内渗出液导致实变,但部分支气管仍通畅 |
肺癌 | 肿瘤压迫支气管,但未完全阻塞,可形成充气征 |
肺结核 | 病变周围肺组织实变,支气管可能部分通畅 |
肺水肿 | 肺间质或肺泡水肿,支气管仍可充气 |
肺纤维化 | 局部肺组织收缩,支气管可能保留通气 |
三、影像表现特点
影像特征 | 描述 |
高密度影 | 支气管内充满气体,在X线或CT上呈高密度 |
树枝状分布 | 支气管分支清晰可见,类似“树根”或“树枝”形态 |
与实变区对比明显 | 周围肺组织密度增高,支气管则相对清晰 |
多见于肺叶或段水平 |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癌等病变部位 |
四、临床意义
支气管充气征是判断肺部病变性质的重要线索之一。其存在提示:
- 支气管未完全阻塞,可能为感染、肿瘤或慢性病变;
- 可辅助鉴别肺部实变与肺不张;
- 在肺癌诊断中,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支气管;
- 在治疗过程中,可用于评估病变的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
- 支气管充气征并非特异性征象,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特征综合判断;
- 需与肺不张、肺气肿等其他病变相鉴别;
- 应结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
支气管充气征是一种在胸部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多见于肺炎、肺癌等肺部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内气体充盈,与周围实变区形成对比。该征象对疾病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