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酶,尤其在肌肉组织中含量较高。它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催化磷酸肌酸与ATP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细胞提供快速可用的能量。
血清肌酸激酶的水平在血液中通常较低,但在肌肉损伤、心肌梗死或某些疾病状态下会显著升高。因此,检测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是评估肌肉和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关于血清肌酸激酶的一些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血清肌酸激酶 |
定义 | 一种存在于肌肉、心脏及脑组织中的酶,参与能量代谢过程 |
主要功能 | 催化磷酸肌酸与ATP之间的转化,维持细胞能量供应 |
正常范围 | 成人:30-150 U/L;儿童:10-70 U/L(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
升高原因 | 肌肉损伤、心肌梗死、剧烈运动、肌肉疾病、药物影响等 |
临床意义 | 用于诊断心肌损伤、肌肉疾病及评估运动后恢复情况 |
检测方法 | 酶动力学法、免疫比浊法等 |
影响因素 | 运动、饮食、药物、遗传因素等 |
血清肌酸激酶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CK-MB同工酶的升高更为特异。此外,运动员或经常进行高强度训练的人群,其CK水平可能高于普通人群,这属于正常生理变化。
总之,血清肌酸激酶是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能够反映身体多个系统的健康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