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有哪些】在传统中医中,肚脐(神阙穴)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具有调节气血、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通过中药外敷肚脐,可以改善多种身体不适,如腹痛、腹泻、失眠、月经不调等。以下是对目前较为常见的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的总结与分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
一、常见中药外敷肚脐偏方总结
序号 | 中药名称 | 功效说明 | 适用症状 |
1 | 艾叶 | 温经散寒、止血止痛 | 腹痛、月经不调、宫寒 |
2 | 附子 | 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 虚寒腹痛、四肢冰冷 |
3 | 干姜 |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 胃寒、腹胀、腹泻 |
4 | 肉桂 |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 腰膝冷痛、宫寒不孕 |
5 | 丁香 |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 | 胃寒呕吐、腹痛 |
6 | 吴茱萸 | 散寒止痛、疏肝理气 | 肝胃气滞、腹痛 |
7 | 小茴香 |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 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
8 | 白芷 | 祛风散寒、消肿排脓 | 鼻塞、头痛、皮肤瘙痒 |
9 | 当归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月经不调、痛经 |
10 | 川芎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头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11 | 红花 |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 痛经、闭经、瘀血疼痛 |
12 | 丹参 | 活血化瘀、清心除烦 | 心悸、胸闷、月经不调 |
13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 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炎症 |
14 | 连翘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 |
15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腹泻、口舌生疮、湿热证 |
16 | 黄芩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咽喉肿痛、发热、湿热腹泻 |
17 | 黄柏 | 清热燥湿、解毒疗疮 | 湿热下注、皮肤瘙痒 |
18 | 地黄 | 滋阴补血、润燥生津 | 阴虚内热、口干咽燥 |
19 | 熟地黄 |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 月经不调、腰膝酸软 |
20 | 山茱萸 | 补肝肾、涩精固脱 | 腰膝酸软、遗精滑精 |
21 | 五味子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 自汗盗汗、久咳不止 |
22 | 枸杞子 | 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 肝肾不足、视力模糊 |
23 | 茯苓 | 健脾利湿、宁心安神 | 腹胀、水肿、失眠 |
24 | 白术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腹胀、食欲不振、便溏 |
25 | 甘草 |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 胃痛、咳嗽、调和药性 |
26 | 陈皮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腹胀、痰多、消化不良 |
27 |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呕吐、痰多、胸闷 |
28 | 木香 |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
29 | 砂仁 |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 | 脘腹胀满、恶心呕吐 |
30 | 草豆蔻 | 温中散寒、行气化湿 | 寒湿中阻、腹胀腹泻 |
31 | 肉豆蔻 |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 腹泻、慢性痢疾 |
32 | 乌药 |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 寒凝气滞、小腹冷痛 |
33 | 香附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月经不调、胁肋胀痛 |
34 | 郁金 |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 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
35 | 桂枝 | 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 风寒感冒、关节疼痛 |
36 | 白芍 |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 | 肝郁胁痛、月经不调 |
37 | 川贝母 |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 咳嗽、痰多、咽喉肿痛 |
38 | 瓜蒌 |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 咳嗽、胸痹、便秘 |
39 | 桔梗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咽喉肿痛、咳嗽痰多 |
40 | 薄荷 |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 头痛、咽喉肿痛、感冒 |
41 | 菊花 | 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
42 | 石菖蒲 | 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 失眠、健忘、消化不良 |
43 | 人参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体虚乏力、气短自汗 |
44 | 党参 |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 脾胃虚弱、气短乏力 |
45 | 黄芪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气虚乏力、自汗盗汗 |
46 | 白芨 |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出血、疮疡、皮肤破损 |
47 | 三七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 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
48 | 乳香 | 活血行气、消肿止痛 | 疼痛、肿胀、跌打损伤 |
49 | 没药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疼痛、疮疡、跌打损伤 |
50 | 丹皮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血热、月经不调、牙龈肿痛 |
51 | 玄参 |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 阴虚火旺、咽喉肿痛 |
52 | 生地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高热、口干、血热出血 |
53 | 知母 |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高热烦渴、阴虚火旺 |
54 | 天花粉 |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 热病烦渴、肺热咳嗽 |
55 | 大青叶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高热、咽喉肿痛、斑疹 |
56 | 板蓝根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感冒、咽喉肿痛、流感 |
57 | 鱼腥草 |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 肺热咳嗽、尿路感染 |
58 | 蒲公英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疮毒、乳腺炎、咽喉肿痛 |
59 | 金银藤 | 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 风湿热痹、皮肤瘙痒 |
60 | 蒲公英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疮毒、乳腺炎、咽喉肿痛 |
61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 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炎症 |
62 | 野菊花 | 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 眼红、头痛、咽喉肿痛 |
63 | 薄荷叶 |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 头痛、咽喉肿痛、感冒 |
64 | 薄荷油 | 疏风止痒、清凉止痛 | 皮肤瘙痒、头痛、蚊虫叮咬 |
65 | 红花油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跌打损伤、肌肉疼痛 |
66 | 活络油 | 祛风活络、舒筋止痛 | 关节疼痛、风湿痹痛 |
67 | 风油精 | 疏风散寒、止痛止痒 | 头痛、蚊虫叮咬、皮肤瘙痒 |
68 | 麻油 | 润燥滑肠、解毒生肌 | 便秘、皮肤干燥、疮疡 |
69 | 芝麻油 | 润肠通便、滋养肌肤 | 便秘、脱发、皮肤干燥 |
70 | 花椒 | 温中散寒、杀虫止痒 | 腹痛、湿疹、皮肤瘙痒 |
71 | 辛夷 | 疏风散寒、通鼻窍 | 鼻塞、头痛、鼻窦炎 |
72 | 苍耳子 | 疏风散寒、通鼻止痒 | 鼻塞、头痛、过敏性鼻炎 |
73 | 白芥子 |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 咳嗽痰多、胸胁胀痛 |
74 | 皂角 | 消痰开窍、拔毒生肌 | 痰多、昏迷、疮疡 |
75 | 蜂蜜 | 润燥止咳、解毒生肌 | 咳嗽、便秘、皮肤干燥 |
76 | 花椒+艾叶 | 温中散寒、驱寒止痛 | 腹痛、宫寒、手脚冰凉 |
二、使用注意事项
1. 体质差异:不同体质的人对中药的反应不同,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
2. 过敏测试:首次使用时可在局部皮肤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3. 避免高温:外敷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4. 时间控制:一般每次外敷时间为15-30分钟,不宜过长。
5. 禁忌人群:孕妇、皮肤破损者、严重皮肤病患者慎用。
以上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选择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