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尿什么意思】“残余尿”是医学术语,常用于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它指的是在排尿结束后,膀胱内仍然残留的尿液量。正常情况下,人体在排尿后应能将大部分尿液排出,若残余尿量过多,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或疾病。
以下是关于“残余尿”的详细说明:
一、残余尿的定义
残余尿是指在完全排尿后,膀胱内仍存留的尿液体积。通常通过B超检查或导尿法测量得出。正常范围一般小于50毫升,超过此数值可能提示异常。
二、残余尿的意义
1. 判断排尿功能是否正常
残余尿量过多可能表明膀胱收缩力不足或尿道梗阻。
2. 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
3. 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时,残余尿量的变化可作为疗效参考。
三、常见原因
原因 | 说明 |
前列腺增生 | 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导致尿道受压,排尿不畅 |
神经源性膀胱 | 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膀胱功能 |
尿道狭窄 | 尿道变窄影响尿液排出 |
膀胱肌肉无力 | 膀胱收缩能力下降 |
药物影响 |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排尿功能 |
四、检测方法
方法 | 说明 |
B超检查 | 无创,通过超声波测量膀胱内剩余尿液 |
导尿法 | 通过插入导尿管测量残余尿量,准确性高 |
排尿日记 | 记录每日排尿情况,辅助判断异常 |
五、正常与异常范围
残余尿量 | 说明 |
<50ml | 正常范围 |
50-100ml | 轻度异常,需进一步观察 |
>100ml | 明显异常,建议就医检查 |
六、注意事项
- 若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长期存在残余尿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 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总结:
“残余尿”是评估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其意义、检测方法及正常范围,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疾病。如有异常,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