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手术怎么做】动静脉内瘘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手术,主要用于为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该手术通过将动脉与静脉直接连接,使静脉扩张、增厚,便于穿刺和透析使用。
一、手术概述
项目 | 内容 |
手术名称 | 动静脉内瘘手术 |
适应症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长期血液透析 |
目的 |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 |
手术类型 | 外科手术(开放手术) |
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
术后恢复时间 | 通常2-4周后可使用 |
二、手术流程总结
1. 术前评估
-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 进行超声检查,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如血管直径、血流情况等)。
- 确定合适的手术部位(常见于前臂,也可在上臂或大腿)。
2. 术前准备
- 患者需禁食6小时以上。
- 术前清洁皮肤,消毒手术区域。
- 选择合适麻醉方式。
3. 手术操作
- 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暴露动脉和静脉。
- 将动脉与静脉做端侧吻合,使血液直接从动脉流入静脉。
- 术后缝合血管和皮肤,加压包扎。
4. 术后护理
- 观察伤口是否出血、感染。
-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进行穿刺(一般需等待2-4周)。
- 定期监测内瘘通畅性,确保血流通畅。
5. 并发症预防
- 避免压迫内瘘部位。
- 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 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血栓、感染等)。
三、术后使用注意事项
事项 | 注意点 |
穿刺时间 | 术后至少2-4周后才可开始穿刺 |
穿刺部位 | 选择非手术侧或不同位置,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
使用频率 | 每次透析时需轮换穿刺点,减少血管损伤 |
血管保护 | 不要在内瘘附近测量血压或抽血 |
早期症状 | 如出现肿胀、疼痛、搏动减弱等,应及时就医 |
四、总结
动静脉内瘘手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手术虽然简单,但术后的管理和维护同样关键。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定期复查,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
如您有进一步疑问或需要详细资料,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