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中隔是什么意思】“子宫中隔”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解剖结构异常,指的是在子宫腔内存在一个由结缔组织或肌肉组织构成的纵向分隔,将子宫腔分为两个部分。这种结构异常可能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月经周期以及妊娠过程。
一、
子宫中隔是一种先天性的子宫结构异常,属于子宫发育畸形的一种。它通常是由胚胎时期子宫发育过程中未能完全融合所致。根据中隔的长度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完全性中隔和不完全性中隔。
该病症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常在不孕、反复流产或产检时被发现。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MRI等影像学手段,治疗方式包括宫腔镜手术切除中隔等。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子宫中隔是指子宫腔内出现的一个纵向分隔,将子宫分为两个部分。 |
类型 | 完全性中隔(整个子宫腔被分隔);不完全性中隔(仅部分分隔)。 |
成因 | 胚胎期子宫发育异常,导致两侧子宫板未完全融合。 |
常见症状 | 多数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反复流产等。 |
诊断方法 | B超、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宫腔镜下切除中隔;严重者可能需进行手术矫正。 |
影响 | 可能影响受孕、增加流产风险、造成分娩困难等。 |
是否可治愈 | 通过手术可有效改善,提高生育成功率。 |
三、注意事项
子宫中隔虽为一种较为少见的妇科疾病,但在临床中仍需引起重视。对于有不孕或反复流产史的女性,建议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子宫中隔或其他生殖系统异常。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生育成功率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