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截肾是什么意思】“自截肾”是一个医学术语,通常指肾脏因某些病理原因导致功能严重受损,最终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出类似“截断”或“萎缩”的状态。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肾病晚期、肾积水、肾结核等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
一、
“自截肾”并非一个标准的医学名词,而是医生在临床中对肾脏形态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形象化描述。其主要特征包括:
- 肾脏体积明显缩小
- 肾实质变薄,结构紊乱
- 肾盂肾盏扩张或变形
- 功能严重丧失,常伴随高血压、贫血、水肿等症状
常见病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长期尿路梗阻等。一旦确诊为“自截肾”,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肾功能已进入不可逆阶段,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方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自截肾 |
英文名称 | Autoamputation of the kidney(非标准术语) |
定义 | 肾脏因严重病变导致形态和功能显著改变,类似“截断”状态 |
常见表现 | 肾脏萎缩、肾实质变薄、肾盂肾盏变形、功能丧失 |
常见病因 |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长期尿路梗阻、肾积水 |
症状 | 高血压、贫血、水肿、尿量减少、乏力等 |
诊断方法 | B超、CT、MRI、肾功能检查、尿常规 |
治疗方式 | 透析、肾移植、对症支持治疗 |
预后 | 多数为不可逆损伤,需长期管理 |
三、注意事项
“自截肾”并非正式医学术语,更多是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病情的一种通俗表达。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以规范的医学术语为准,如“肾萎缩”、“终末期肾病”等。
如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