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血是什么】“足跟血”是新生儿筛查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几天内进行。通过采集足跟部位的少量血液,用于检测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一、足跟血是什么?
足跟血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3至7天内,通过刺破婴儿足跟皮肤,采集少量血液样本,用于进行一系列疾病筛查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是国家推荐的新生儿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具有操作简便、风险低、效果显著的特点。
二、足跟血的主要用途
检测项目 | 说明 |
苯丙酮尿症(PKU) | 一种代谢障碍疾病,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 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 引起溶血性贫血,尤其在感染或服用某些药物时易发 |
酪氨酸血症 | 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和神经系统损害 |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一种影响肾上腺激素合成的遗传病 |
三、足跟血的检测流程
1. 采血时间:通常在婴儿出生后3至7天内进行。
2. 采血部位:一般选择足跟内侧或外侧,避开血管和神经。
3. 采血方式:使用专用采血针轻轻刺破皮肤,取几滴血置于滤纸片上。
4. 送检:将滤纸片密封后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四、足跟血的重要性
足跟血检测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筛查手段,能够在婴儿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提前发现潜在的遗传代谢病。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严重后果,如智力障碍、器官损伤等。
五、注意事项
- 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采血工作,确保操作顺利。
- 若检测结果异常,需进一步做确诊检查,切勿自行判断。
- 多数地区已将足跟血筛查纳入医保范围,费用较低。
总结:
足跟血是新生儿健康筛查的重要环节,通过简单的采血方式,能够及早发现多种遗传代谢疾病。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充分了解并重视这一检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