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低于正常体温叫什么】当一个人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时,医学上通常称为“低体温症”或“体温过低”。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状况,常见于老年人、新生儿、慢性病患者或在寒冷环境中暴露过久的人群。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总结。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低体温症(Hypothermia) |
正常体温范围 | 36.1°C ~ 37.2°C(口腔测量) |
体温过低定义 | 体温 < 35°C |
常见人群 | 老年人、新生儿、慢性病患者、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者 |
症状 | 寒冷感、颤抖、意识模糊、呼吸缓慢、心跳减慢等 |
二、低体温症的分类
根据体温下降的程度,低体温症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分类 | 体温范围 | 症状表现 |
轻度低体温 | 35°C ~ 32°C | 颤抖、寒战、精神紧张、反应迟钝 |
中度低体温 | 32°C ~ 28°C | 震颤减少、意识模糊、呼吸和心跳变慢 |
重度低体温 | < 28°C | 昏迷、无反应、心跳微弱甚至停止 |
三、引起低体温的原因
原因类型 | 具体原因 |
环境因素 |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潮湿、风中 |
生理因素 | 新生儿、老年人、营养不良者 |
疾病因素 |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脑损伤等 |
药物影响 | 某些镇静剂、抗抑郁药可能导致体温调节障碍 |
四、处理与治疗
处理方式 | 说明 |
立即保暖 | 用毛毯、衣物包裹患者,避免进一步失温 |
避免剧烈运动 | 不要让患者剧烈活动,以免加重体温流失 |
温水补充 | 可给予温热饮料,但避免酒精 |
医疗干预 | 严重时需送医,采用加温输液、电热毯等方式复温 |
五、预防措施
- 避免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停留
- 穿着保暖、防水的衣物
- 对老年人和儿童加强看护
- 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
总结
患者低于正常体温的现象称为“低体温症”,是一种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的健康问题。了解其成因、症状及应对方法,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措施,保障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