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跳加速,通常起源于心房或房室结。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对控制症状、恢复窦性心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SVT首选药物的总结。
一、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PSVT的治疗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腺苷类药物: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迅速终止心动过速。
2.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适用于稳定患者。
3.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来控制心率。
4. 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减慢房室传导。
5.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用于难治性或持续性病例。
二、常用首选药物汇总
药物名称 | 药物类别 | 作用机制 | 适应症 | 常见不良反应 |
腺苷(Adenosine) | 腺苷类 | 抑制房室结传导 | 突发性PSVT | 面部潮红、胸闷、呼吸困难 |
普萘洛尔(Propranolol) | β受体阻滞剂 | 降低心率、减慢房室传导 | 稳定型PSVT | 心动过缓、低血压 |
维拉帕米(Verapamil) | 钙通道阻滞剂 | 减慢房室结传导 | PSVT伴高血压或不稳定型 | 低血压、便秘、头晕 |
地高辛(Digoxin) | 洋地黄类 | 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房室传导 | 慢性PSVT或合并心衰 | 恶心、呕吐、心律不齐 |
胺碘酮(Amiodarone) | 抗心律失常药 | 多通道阻滞,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 难治性或持续性PSVT | 甲状腺功能异常、肺毒性 |
三、用药注意事项
- 腺苷起效快,但半衰期短,需快速静脉注射,且可能引起短暂性心脏停搏,需在监测下使用。
- 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在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或低血压患者中应慎用。
- 洋地黄类药物需注意中毒症状,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
- 胺碘酮虽效果好,但长期使用需密切监测副作用。
四、总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以快速控制心率、恢复窦性心律为目标。根据患者病情、基础疾病及药物耐受性,医生会综合选择适合的药物。腺苷是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而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则适用于稳定期或预防复发。对于复杂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或长期药物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选择和调整,确保安全有效。